導航欄目
新聞中心
- 2024-02-23
- 2024-02-23
- 2024-02-23
-
2024-02-23
? 互聯網垃圾回收
產品展示
工廠報廢設備拆廢鐵回收是一項需兼顧合規性、安全性、環保性的系統流程,需嚴格遵循 “前期評估→手續審批→現場準備→拆解作業→分類交接→資料歸檔” 的全環節規范,避免安全事故或法律風險。以下是詳細流程拆解:
一、前期評估與方案制定(核心前提)
此階段需明確設備狀態、拆解風險及回收標準,避免盲目作業。
-
設備報廢確認
- 核查設備是否滿足報廢條件:如使用年限超標準(如工業機床一般 10-15 年)、故障無法修復(維修成本超設備殘值 50%)、技術淘汰(不符合現行生產或環保標準)。
- 登記設備信息:型號、規格、重量、材質(是否含鐵合金、有色金屬如銅 / 鋁、危險部件如電池 / 液壓油 / 壓力容器)、安裝位置(是否涉及高空 / 地下作業)。
-
風險與環保評估
- 安全風險:識別設備是否含高壓部件(如變壓器)、易燃易爆介質(如油箱、氣瓶)、有毒物質(如廢油漆、重金屬) ,需提前制定風險防控措施(如泄壓、防毒)。
- 環保風險:評估拆解是否產生廢油、廢漆、粉塵等污染物,需提前規劃污染物收集(如用防滲油桶接廢油),避免直排土壤 / 水源。
-
回收單位篩選(關鍵合規點)
- 必須選擇 **“雙資質” 回收企業 **:① 市場監管部門頒發的《再生資源回收經營備案證》;② 涉及危險廢物(如廢油、廢電池)時,需額外具備《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》;③ 拆解特種設備(如鍋爐、起重機)時,需具備《特種設備安裝改造修理許可證》。
- 確認回收企業能力:是否配備專業拆解工具(如液壓剪、切割機、吊裝設備)、持證作業人員(如焊工、起重工),并要求提供過往拆解案例(避免 “無資質小作坊”)。
-
制定拆解方案
- 明確拆解順序:遵循 “先非承重后承重、先外部后核心、先能源切斷后部件拆解” 原則(如先拆電機接線→再拆電機外殼→最后分離鑄鐵底座)。
- 劃定作業范圍:用警示帶隔離拆解區域,設置 “禁止無關人員入內” 標識,預留吊裝通道(寬度≥3 米,避開消防栓 / 電纜溝)。
- 明確責任分工:工廠需指派現場安全員,回收企業需指派拆解負責人,雙方簽訂《安全作業責任書》(明確工傷、環保事故責任歸屬)。
二、合規審批與手續辦理(法律保障)
工廠需完成內部審批與外部備案,避免 “無手續拆解” 導致處罰。
-
內部審批流程
- 提交《設備報廢申請單》:附設備殘值評估報告、維修記錄、報廢理由,經車間主任→設備管理部→財務科→廠級領導逐級審批。
- 財務備案:確認設備已從固定資產臺賬核銷,避免后續財務審計風險。
-
外部備案手續
- 特種設備報廢:如拆解鍋爐、壓力容器,需提前向當地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科提交《特種設備報廢備案表》,由監管部門現場核查后出具《報廢確認書》(禁止自行拆解特種設備)。
- 環保備案:若拆解產生危險廢物,需提前向當地生態環境局提交《危險廢物轉移計劃備案表》,明確危險廢物種類、數量、轉移去向(需與回收企業的危廢資質匹配)。
-
簽訂正式回收合同
- 合同需明確:拆解范圍、作業時限、安全環保責任(如回收企業需承擔拆解中的火災 / 工傷責任)、回收價格(按廢鐵類型定價,如重型廢鋼 2800-3200 元 / 噸、輕型廢鋼 2200-2600 元 / 噸,需注明含稅費)、付款方式(如稱重后 3 個工作日內轉賬)、爭議解決條款。
三、現場準備與安全防護(作業前提)
-
能源切斷與殘留處理
- 切斷設備所有能源:關閉總電源(掛 “禁止合閘” 牌)、斷開氣源(如壓縮空氣管道)、排空液壓油 / 潤滑油(用密封桶收集,標注 “廢礦物油 - 危廢”,禁止倒入下水道)。
- 特殊殘留處理:如設備內有易燃物料(如油漆罐),需提前移除并由專業人員處置;有腐蝕性物質(如酸液),需用中和劑處理后再排放。
-
現場安全布置
- 人員防護:拆解人員需佩戴安全帽、防砸鞋、絕緣手套、護目鏡;涉及切割作業時,需穿防火服并配備滅火器(干粉 / 二氧化碳滅火器,距離作業點≤5 米)。
- 設備檢查:調試拆解工具(如切割機需檢查線路絕緣、吊裝設備需檢查鋼絲繩磨損情況),確保工具符合安全標準(如切割機需有防漏電保護)。
-
應急準備
- 制定應急預案:明確火災、觸電、物體打擊等事故的處置流程(如觸電時先斷電再急救),并在現場張貼應急聯系人電話(工廠安全員 + 回收企業負責人)。
- 配備急救物資:在作業區附近放置急救箱(含繃帶、止血藥、燙傷膏),并確保附近有醫院的緊急路線(車程≤15 分鐘)。
四、拆解作業實施(核心環節)
嚴格按拆解方案執行,重點控制 “安全” 與 “分類”,避免混料或事故。
-
分步拆解操作
- 第一步:拆解非鐵附件(優先分離易混淆材料)如拆除設備上的銅線圈(電機內)、鋁散熱器、塑料外殼、玻璃視窗,單獨存放并標注材質(如 “廢銅”“廢鋁”),避免與廢鐵混合(影響廢鐵純度,導致回收價降低)。
- 第二步:拆解危險部件(單獨處置)如拆除廢電池(鉛酸電池 / 鋰電池,標注 “廢電池 - 危廢”)、廢電路板(標注 “廢電路板 - 危廢”),由回收企業的危廢專員單獨裝車(需符合《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》,聯單隨貨同行)。
- 第三步:拆解主體廢鐵結構(按類型拆分)用液壓剪或切割機拆解設備主體(如機床床身、鋼架、鑄鐵底座),將廢鐵按 “重型廢鋼”(厚度≥6mm,如機床底座)、“輕型廢鋼”(厚度<6mm,如薄鋼板外殼)分類堆放,避免大塊廢鐵堆疊過高(≤1.5 米,防止坍塌)。
-
作業安全管控
- 切割作業:切割時需遠離易燃物(如油桶、紙箱),下方墊防火毯(防止火花引燃地面);多人作業時,需保持安全距離(≥2 米),避免交叉作業。
- 吊裝作業:吊裝大塊廢鐵時,需確認吊點穩固(避免單點吊裝導致傾斜),吊裝半徑內禁止站人(設置警戒區),由專人指揮吊裝(持旗語 / 對講機指揮)。
五、分類稱重與交接(關鍵節點)
-
分類稱重與確認
- 聯合稱重:由工廠安全員與回收企業負責人共同監督稱重(使用經校準的地磅,校準有效期≤1 年),按材質分別稱重(如廢鐵、廢銅、廢鋁、危廢),并記錄重量(雙方簽字確認,避免后續重量爭議)。
- 純度檢查:回收企業會抽查廢鐵純度(如用磁鐵檢測是否含非鐵雜質),若發現混料(如廢鐵中混入大量塑料),需重新分揀后再稱重(否則會扣量或降價)。
-
物資交接與單據簽署
- 廢鐵 / 普通可回收物交接:填寫《廢金屬回收交接單》,注明材質、重量、回收價格、總金額,雙方簽字蓋章(工廠留存一聯,回收企業留存一聯)。
- 危險廢物交接:填寫《危險廢物轉移聯單》(五聯單,工廠、回收企業、生態環境局各留存一聯),確保聯單信息與實際危廢種類、數量一致(否則生態環境局可能處罰)。
- 裝車確認:監督回收企業裝車(廢鐵需固定,防止運輸中掉落;危廢需密封裝車,避免泄漏),并檢查運輸車輛資質(如危廢運輸需用 “危廢專用運輸車”,車牌有 “危” 字標識)。
六、后續處理與資料歸檔(收尾環節)
-
現場清理與環保驗收
- 清理作業現場:移除警示帶、清理散落的廢屑(如鐵屑、銅屑),收集并歸入對應材質堆;清洗地面殘留的油污(用環保清洗劑,避免污染土壤)。
- 環保驗收:若涉及危廢處置,需在 15 個工作日內登錄 “全國危險廢物管理信息系統”,確認回收企業已完成危廢接收(系統需顯示 “轉移完成”);工廠可要求回收企業提供危廢處置回執(作為環保驗收依據)。
-
資料歸檔與財務結算
- 資料歸檔:將《設備報廢申請單》《拆解方案》《回收合同》《交接單》《危廢轉移聯單》《稱重記錄》等資料整理成冊,存入工廠 “設備報廢檔案”(保存期≥5 年,以備生態環境局 / 市場監管局檢查)。
- 財務結算:工廠根據《交接單》中的總金額,向回收企業開具發票(如 “廢金屬銷售發票”),回收企業按合同約定支付貨款(如轉賬至工廠指定對公賬戶,避免現金交易)。
七、關鍵注意事項(避坑指南)
-
禁止 “違規操作”
- 不得將危廢混入普通廢鐵(如將廢電池扔進廢鐵堆),否則一旦被環保部門查處,工廠將面臨 5-50 萬元罰款(依據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》)。
- 不得自行拆解特種設備(如鍋爐),需由有資質的企業拆解,否則市場監管部門可處 3-30 萬元罰款(依據《特種設備安全法》)。
-
把控 “回收價格”
- 提前調研當地廢鐵市場價(可參考 “我的鋼鐵網”“上海金屬網” 的當日報價),避免回收企業低價壓價;合同中注明 “價格按拆解當日 XX 網報價為準”,減少價格爭議。
-
留存 “全流程證據”
- 拆解過程中需拍照 / 錄像(如能源切斷、分類堆放、稱重場景),作為后續爭議的證據;所有單據需雙方簽字蓋章,避免 “口頭約定”(防止回收企業事后不認賬)。
通過以上流程,工廠可實現 “安全、合規、高效” 的報廢設備拆廢鐵回收,既保障作業安全、規避法律風險,也能最大化回收價值(如分類拆解可使廢銅、廢鋁單獨高價回收,比混料多增收 10%-20%)。